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备案指南,助您拥抱新商机?
根据中国现行的法规和政策,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流程和要求如下:
一、注册与备案的区分
1. 注册要求
o 适用情形:使用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》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;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(补充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除外)。
o 主管部门: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审批,需提交研发报告、安全性评价、生产工艺等详细材料。
o 材料要求:包括产品配方、生产工艺、安全性评价、境外生产资质证明、上市销售证明等。
2. 备案要求
o 适用情形:首次进口的营养素补充剂(如维生素、矿物质);部分功能性原料(如辅酶Q10、鱼油等)。
o 主管部门: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进口备案。
o 材料简化:备案需提交产品配方、生产工艺、检验报告、标签样稿等,流程较注册更快捷。
二、备案流程的简化新政
1. 取消官方推荐函
根据2025年海关总署《征求意见稿》,保健食品备案不再需要境外主管当局的官方推荐注册函,从原18类食品目录减至11类,进一步简化材料。
2. 认证材料优化
依据《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》,缔约国的资质证明文件仅需附加证明书,无需领事认证,降低时间和费用。
3. 备案周期缩短
首次申请备案账号咨询专业机构,后续备案可缩短时间咨询专业机构。此前进口备案周期咨询专业机构。
三、注册与备案的核心要求
1. 境外企业资质
o 境外生产企业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,并由所在国主管当局认证。
o 。
2. 材料清单
o 备案材料:备案登记表、主体证明、产品配方、生产工艺、安全性评价、标签说明书样稿、检验报告等。
o 注册材料:额外需提供研发报告、境外上市销售证明、技术法规文件等。
3. 合规性要求
o 原料、辅料、配方需符合中国标准,标签需标明适宜人群及警示语。
o 需提交三批次产品的功效成分、卫生学、稳定性检验报告等。
四、备案周期及优化方向
• 周期对比
o 注册:审评时间咨询专业机构,整体周期咨询专业机构。
o 备案:新政下最快可缩短的时间咨询专业机构(含账号申请)。
• 优化措施
通过电子化备案、减少认证环节、简化材料提交等方式加速流程。
五、注意事项
1. 合规门槛
即使备案简化,仍需确保原料质量、配方合规性及标签准确性,避免因材料问题被驳回。
2. 委托生产
进口备案允许境外厂商委托生产,但需提供委托协议及公证文件。
3. 动态调整
关注政策更新,如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》的扩展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后续发布的实施细则。
总结
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需根据产品类型(原料是否在目录内)选择相应程序。备案流程因新政简化而更具效率,但仍需严格满足原料、标签及检验要求。企业应提前规划材料准备,并借助专业机构(如小蓝中康等)提升合规性。
注:文章仅供参考,不作为任何依据使用,若您期望获取专业服务,请致电400-070-1617进行咨询。